推荐 |紫外线简介、防紫外测试方法标准以及选购注意点
来源 | 检测微平台testbbs 转载注明出处
作者 | 曹元森
单位 | 创标(北京)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使用氟利昂等氟氯烷类物质(CIFC)以及工业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造成地球保护圈臭氧层变薄。1985年英国的J.Farnan等人在《nature》上发表的臭氧层出现空洞的论文,引起世界极大反响。臭氧层能保护地球,防止有害的同温层辐射和UV透射到地球表面。一旦臭氧层被破坏,地球表面就会充满过多的有害的紫外线辐射。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过度的曝晒和过多的受紫外线辐射是有害的[1]。
太阳光包括了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不同波段的光,其中100-400纳米波长的光就是紫外线,紫外线光谱(UV)分为UVA(315-400纳米),UVB(280-315纳米),UVC(200-280纳米)三个波段。其中UVA对皮肤的影响最为严重,UVA的穿透力最强,可达到皮肤深处,并可以对皮肤部位的黑色素起作用,引起皮肤黑色素沉着,使皮肤变黑,UVA是导致皮肤老化和严重损害的原因之一。因此,紫外线能够使人体皮肤被晒伤、老化并产生黑色素和色斑,更为严重的还会诱发人体的癌变。
为了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人们采取很多的防紫外措施。如涂抹防紫外化妆品,使用遮阳帽,遮阳伞等,但是这些措施的防护能力、保护面积和作用时间毕竟有限。因此,人们更倾向利用保护面积更大、防护效果更好的防紫外服装来有效的阻挡紫外线对人体的过度伤害。
防紫外整理工艺1、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强烈地、选择性地吸收高能量的紫外光,并以能量转换型式,将吸收的能量以热能或者无害的低能辐射释放出来或消耗掉,从而减轻紫外线的伤害。
2、使用紫外线屏蔽剂,一般利用不具活性的陶瓷、金属氧化物等细小颗粒与纤维或织物结合,达到增加织物表面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以防止紫外线透过织物损害人体皮肤。
GB/T 18830-2009 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AS/NZS 4399∶1996 纺织品抗紫外线辐射性能测试
AATCC 183-2014 纺织品防紫外性能的评定
EN 13758-1-2006纺织品.太阳紫外线防护性能.第1部分:服装织物的试验方法
下面介绍一下国家标准GB/T18830-2009 《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原 理:用单色或多色的UV射线辐射试样,收集总的光谱透射射线,测定出总的光谱透射比,并计算试样的紫外防护系数UPF值。
结果报出:UVA平均透射比(%)、UVB平均透射比(%)和紫外防护系数UPF值。
其中UPF值报出时,如果样品有多种颜色,应测试不同颜色。样品为含有多种组织结构的非匀质材料,应各个部位都要测试。UPF值以测试结果中的最低值报出。
评 定:紫外防护系数UPF>40且UVA平均透射比<5%,符合这两项要求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1、如果产品没有经过防紫外工艺处理过,可以挑选一些相对厚一些的衣服,这样紫外线不容易穿过。厚度应该适宜,如果面料过厚,会影响散热。
2、在织物的组织和密度方面,可以挑选一些组织紧密的衣服,面料越紧密,挡光能力就越强,紫外线透过量就越少。织物之间的缝隙大,紫外线容易通过,不利于防紫外。一般机织服装会比针织服装防紫外线性能好。
3、可以挑选一些不透明、颜色较深的服装,衣服面料的颜色越深,紫外线透过率就越小,防紫外线的性能也就越好。 可以通过对着光源看的方法辨别,透光越少,防紫外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吴大成,杜仲良,高绪珊.《纳米光纤》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来源 |检测微平台testbbs
原创作品
作者 | 曹元森
单位 | 创标(北京)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cnfzjc@126.com
再读一篇1、部分图文信息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及时告知,经核实后删除;
2、信息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对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做任何保证;
中国纺织服装检测论坛
纺织服装检测门户
bbs.cnfzjc.com
注册方法:QQ注册(推荐)、微信注册、邀请码注册
需要邀请码的请加入下方QQ群索取
2000人纺织服装检测QQ群: 4575 6834
联系我们:cnfzjc@126.com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进入论坛微社区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