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立美固地坪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立美固UV地坪

全国服务热线 0755-2752-8082 185-7664-4911
栏目导航
紫外线资讯

紫外线资讯

公司资讯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755-27528082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南岗第一工业区7栋5楼

防晒-抗紫外线面辅料【标准与性能】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7-10

防紫外线面料的面料标准

紫外线是阳光中频率为750THz~30PHz,对应真空中波长为  400nm~10nm(纳米)的光线。英语为ultraviolet(缩写为UV),紫外线的英文名是Ultraviolet,其中的ultra-意为"高于,超越"。太阳光谱上,紫外线的频率高于可见光线。可以分为UVA(紫外线A,波长400nm~320nm,低频长波)、UVB(波长320nm~280nm,中频中波)、UVC(波长280nm~100nm,高频短波)、EUV(100nm~10nm,超高频)4种。

其中,UVA射线会导致晒黑,紫外线 B (UVB) 波长较短,能灼伤皮肤。UVC则一般会被臭氧层阻隔。IR是红外线(infrared),可造成晒红、微血管扩张、皮肤炎,并促进紫外线的致癌性。轿殃赠紫外线照射会让皮肤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细胞膜的过氧化反应,使黑色素细胞产生更多的黑色素,并往上分布到表皮角质层,造成黑色斑点。紫外线可以说是造成皮肤皱纹、老化、松弛及黑斑的最大元凶。

紫外线照射人体时,能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以防止患佝偻病,经常让小孩晒晒太阳就是这个道理。紫外线还具有杀菌作用,医院里的病房就利用紫外线消毒。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使人体皮肤产生灼伤,且诱发皮肤病甚至皮肤癌,还会促进白内障的生成并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要注意防范。

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澳大利亚等国家明确要求学生服装等具备防晒功能,我国也制定了纺织品抗紫外线面料标准。

1、 因此,为了保护人体避免过量紫外线的辐射,而对纺织品进行防紫外线面料整理;

2、经防紫外线面料整理后无毒、对人体安全,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不影响织物的色泽、强力和吸湿透气性;

3、涤纶防紫外线面料和尼龙防紫外线面料:桃皮绒春亚纺色丁等;防紫外线雨伞面布料有:涤丝纺春亚纺五枚缎等;

4、防紫外线面料产品,根据客户要求均可达UPF50+,紫外线遮蔽高达99%,对人体形成极佳的紫外线防护,品质可靠,信誉保证;

5、防紫外线面料标准:AS/NZS4399:1996 , UPF范围防护等级 15-24 良好, 25-39 很好, 40-50,50+ 极佳;
防晒衣的标准如何一眼看出”防晒衣”的好坏?

1.什么是“防晒衣”?

纺织织物是一种表面凸凹不平的多孔材料,其做成的服装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能力,也就是具有防晒性能,但并非所有服装都可以“防晒”。市场上的“防晒衣”主要是指织物经防晒(防紫外线)技术处理并具有一定防紫外线性能的服装。

当紫外线照射到“防晒衣”上时,照射在“防晒衣”上的紫外线被织物吸收越多,或者织物对紫外线反射/散射/ 屏蔽越多以及服装有足够的防护面积,那么“防晒衣”对紫外线的防护性能就好。

2. 国内外标准对“防晒衣”是怎样规定的?

质量好的“防晒衣”应具有防紫外线效果,穿着时舒适透气但又不会有闷热感。

目前国内外并无统一的防紫外线纺织品检验标准和技术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基本都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标准,全部采用仪器进行检测,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表征指标一般为UPF和特定波段的紫外线透射率。

中国国家标准:GB/T 18830《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品的评定》规定,当纺织产品的UPF>40且T(UVA)AV<5%时可称为具有防紫外线性能的产品。

欧盟标准:欧盟标准分为EN 13758.1《纺织品 日光 紫外线防护性能 第1部分:服装和面料测试方法》和EN 13758.2《纺织品 日光紫外线防护性能 第2部分:防紫外线服装的标记和分级》两部分,其EN 137580.1内容与GB/ T 18830基本相同。EN 13758.2规定:当纺织产品的UPF>40且T(UVA)AV<5%时,可称为具有防紫外线性能的产品。

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AS/NZS 4399《日光防护服评定和分类》,AS/NZS 4399:2017规定的分类如表所示。

美国标准:AATCC 183《紫外线辐射通过织物的透过或阻挡性能》、ASTM D6544《紫外线(UV)透射试验前纺织品制备的标准操作规程》和ASTM D6603《紫外线防护纺织品标签指南》,未经处理的纺织品UPF值采用AATCC 183标准检测,处理过的纺织品UPF值按ASTM D644标准检测。ASTM D6603—2012规定抗紫外线防护分类表2所示。

3.怎样准确检测防紫外线性能?

国内外常用的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测试标准在测试原理、测试用紫外线波长间隔和范围上差异并不大,但在样品预处理、样品数量、操作步骤和结果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中国标准在测试样品时不需要偏转角度,而美国标准AATCC 183要求测试样品时,第二次紫外线透射量测量需要与第一次相比偏转45˚,第三次与第二次相比偏转45˚。

因此,检测人员在进行实际检测工作时,应根据检测样品的实际情况和客户要求正确选择合适的测试标准。

4.企业如何提高产品的防紫外线性能?

影响产品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因素主要有:纤维及其结构、织物组织及其结构和后整理等。因此对生产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产品的防紫外线性能:

·在没有对纤维或织物进行防紫外线整理的条件下,选用防紫外线性能较好且结构较细的纤维;或者使用改性过具有防紫外线性能的纤维;

·在对织物进行设计时,应采用中长浮线长度的织物组织并适当增加织物的紧密度,同时还应考虑产品的适用季节,像夏季的防紫外线服装所用面料还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使用防紫外线整理剂对织物进行后整理,例如将织物浸轧紫外线吸收剂或在织物表面进行防紫外线涂层整理等。

5.消费者分辨“防晒衣”好坏的几个技巧

相对方便有效的方法是查看标签标识,UPF值越大防紫外线效果越好。防紫外线产品应在标签标有:

(1)标准编号,即GB/T 18830—2009;

(2)当40<UPF≤50时,标为UPF 40+。当UPF>50时,标为UPF 50+;

(3)长期使用以及在拉伸或潮湿的情况下,该产品所提供的防护有可能减少。

除了查看标签上的防紫外线标识外,还可以对纤维成分、织物结构稍加注意。

防紫外线效果较好的纤维有羊毛、麻纤维、蚕丝、聚酯纤维或防紫外线化学纤维等。

在织物结构上,应注意织物的紧密度。织物越紧,防紫外线效果越好,但透气性较差,如果夏天选用时就不适合。

同时不应选择过于紧身的服装,因为过于紧身的服装穿着时会拉伸,增大纱线之间的空隙,紫外线易于直接射入。

总之,消费者应根据使用场合、季节及环境的不同选择适合的防紫外线服装。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测试标准的比较1范围AATCC 183-2004可适用于样品的干态和湿态的测试,甚至样品处于伸展状态时的防护性能也可测试;其余各标准则是针对样品的干态测试,AS/NZS 4399:1996更是明确了适用于干态样品。值得一提的是EN 13758-1:2001明确指出其方法不适用于对使用时有一定距离的纺织品的评定,如伞面用纺织品;而在国家标准GB/T23147-2008《晴雨伞》中对伞面防紫外线性能的考核是按GB/T18830中规定的方法执行的,国家标准GB/T18830-2009虽没有提及其对该类纺织品不适用,也没有明确其与EN13758-1:2001的关系,但从标准的技术内容来看,GB/T18830-2009应是修改采用EN 13758-1:2001及EN 13758-2:2003的。因此依据GB/T18830-2009得出的测试结果应也不适合用于伞面用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该做法值得商榷。

2 原理

各标准的原理都是通过测试纺织品对紫外线UVR的通过性能(透过率)来导出紫外线防护系数UPF。所不同的是AATCC 183-2004中UVR波长范围是280nm~400nm,其余各标准则是290nm~400nm。

3 制样

因为是有限次数的测量,所以测试样品的选择、制取对测试结果影响非常大。试样有没有代表性,在制样过程中有没有被扭曲、折边等都是在测试中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各标准在制样方面的要求见表1。

表1 制样的要求

除此之外,各标准在测试样品的代表性方面也有明确规定。如匀质材料距布边125px以内的织物应舍去;具有不同色泽或结构的非匀质材料,每种颜色和结构都要覆盖到。

4 调湿方面

各标准在试样调湿方面的不同要求见表2。

表2调湿的要求

AS/NZS 4399:1996在调湿的大气条件要求方面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标准,有其鲜明的技术要求,这与澳大利亚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大部分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降雨量小,且变化幅度大,分布极不均匀。所以其在测试标准中规范大气条件时,相对湿度明显比其他三者要低,允许偏离的范围也显著地比其他三者要大。

5 测试过程

各标准有关试样测试过程的不同见表3。

表3测试过程的差异

各标准均要求测试前校准仪器,然后按仪器的使用规定正确操作进行测试。GB/T18830—2009、EN13758—1:2001、AS/NZS 4399:1996均是每个试样测量一次,至少测量4个试样。AATCC 183-2004则是对同一个试样在同一平面内从三个不同角度测得三个观测值,至少测量1个试样。对单个试样来说,由于AATCC 183-2004从不同角度取三个观测值,其平均值要比其他三个标准测量一次的数值准确些,但从整个测试过程来说,AATCC 183-2004测量的试样数量少于其他三个标准,其zui后结果的准确性会相对差些。

6 计算和表达方面

计算和表达方面的不同见表4。

表4计算和表达方面的差异

日光辐照度E(λ)为在地球表面所接受到的太阳发出的单位面积和单位波长的能量,在上述各标准的UPF计算公式中均引入了该参数。不同的是GB/T18830-2009、EN 13758-1:2001、AATCC 183-2004所引用的日光辐照度E(λ)数据为阿尔伯克基参数(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于7月3号晴朗天气的中午测得),而AS/NZS 4399:1996所引用的日光辐照度E(λ)数据为墨尔本参数(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于1990年1月17号的中午测得)。可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根据自己独特的气候条件选择了适合自身情况的日光辐照度E(λ)参数,保障了其消费者的利益需求。再者,以上各标准都要求计算样品对UVA和UVB的平均通过率以及平均防护系数UPF,唯独AATCC183-2004还要求计算样品对UVA和UVB的平均阻隔率。此外,AATCC 183-2004对平均防护系数UPF未作修正,其他三个标准对质地均匀的样品都要求计算修正后的UPF。修正的方法是采用UPF AV减去一个标准差,而对此标准差的计算各标准又各有不同,GB/T18830-2009、EN 13758-1:2001修正公式为:

上述各标准进行的检测均是有限次的数据检测,其测试值的随机误差分布服从 t分布。GB/T18830-2009、EN 13758-1:2001均是取置信度水平为97.5%时检测数据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下限值为zui终结果;AS/NZS 4399:1996则是取置信度水平为99%时检测数据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下限值为最终结果,由此可见AS/NZS4399:1996对UPF的修正更为严格。

7 准确度

测试方法准确度的区别见表5。

准确度是测试结果与接受参照值间的一致程度,由随机误差分量和系统误差即偏倚分量组成[1],它是评价一个测试方法优劣的重要指标,也是使用某测试方法时要重点关注的参数。它体现了测试方法的再现性限和重复性限,对人们正确使用测试方法及结果提供了数学统计方面的数据。在上述测试方法中,GB/T18830-2009、AS/NZS 4399:1996均无该内容,这就给正确使用该标准带来一定的隐患;AATCC 183-2004明确指出没有系统误差(偏倚)数学统计意义上的评估;仅在测试精密度方面给出了一些简略的参数;EN 13758-1:2001则在测试精密度方面给出重复性限为1.36及再现性限的评定方法sR,有利于对该测试方法的正确使用。

服务热线:1392130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