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外套跟防晒衣帽怎么挑?紫外线防护指数UPF 的3 大关键让你秒懂!
言简意赅,能防晒!
但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就一定要搞懂被称为「衣服的防晒系数」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这个指标。认真花3分钟理解这篇文章,你就不会傻傻觉得就买UPF数字最高或者卖得最贵的产品就好啰!
废话不多说,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主题!

防晒外套、防晒衣帽、防晒伞是怎么达到防晒效能的?
如同防晒乳液,衣物要防晒主要也是靠着物理性(反射、折射紫外线)以及化学性(吸收紫外线后再用热能的形式释放)两种方式。目前常见的抗紫外线布料的纺织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
1. 原纱型:使用可吸收或散射紫外线的原料混在织品内(二氧化钛或氧化矽),再进行纺纱,理论上可持久抵抗紫外线。
2. 染整制程中添加:将布料在染整后,浸泡在抗UV化学剂料(紫外线吸收剂)中,但会随着清洗过程流失,防晒效果逐渐下降。
3. 布料贴合:将紫外线隔离的成分贴在布料上。抗紫外线效果好,但透气度差,常用于阳伞。

即使是一般的衣物,只要有遮蔽皮肤,就能有防晒的效果,跟专门的防晒织品只是防晒能力程度上的不同而已。
防晒衣物的紫外线防护指数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是什么?要怎么测量?
防晒乳液的防晒效果可以用防晒系数(SPF)来表示,但之前我们有学过,防晒最重要的ABC 口诀中的C(Cover)代表曝晒在阳光下时,应为肌肤提供适当遮蔽物,例如撑阳伞、穿长袖衣物等等方式。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遮蔽物,到底防晒的能力怎么样呢?
所以聪明的科学家就想出,既然防晒乳可以测防晒系数,那为什么衣物不能测防晒系数呢?因此在澳洲的科学家就提出了一个方法来测量衣物的防晒能力,也就是今天的主角——紫外线防护指数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希望提供一个客观的指标让民众参考。
UPF 的测量方式,其实跟SPF 的概念是一样的。将受试者的肌肤,一边使用衣物覆盖,另外一边则完全裸露,使用紫外光照射皮肤后,观察皮肤变成红色的时间。假设没覆盖的这边10 分钟就晒红了,而有覆盖的过300 分钟才晒红,那么UPF 就是300/10=30,或换句话说,UPF 30 代表该产品可以晒红的时间「延长30 倍」。同理,UPF 50 的产品就是可以让你被晒红的时间延长50 倍。

但这是人体测试的方式,毕竟比较贵,因此另外有体外测试的方式,使用波长280-400 nm的紫外光照射一块标准布料,这布料必须是「干燥」且「未被拉扯伸展」的状态,然后侦测穿透布料后所减弱的紫外线强度之数值,代入一个公式来推算UPF 的数值。公式放在最后补充,瞄过就好,重点在后面的文章,不用背,考试不会考。

UPF 最早从澳洲提出后,美国以及欧洲分别都发展出自己的UPF 测量方式,但重点是UPF 测量出来之后,可以怎么分级?

以上这张表,是目前澳洲系统的等级标准。一般来说,市售的衣物随便去测UPF 都会有10 以上,所以欧洲的EN ISO 13758-2 纺织品可标示UV 防护的最基本要求,就是UPF 必须达到40 以上,且UVA 穿透率必须低于5% 才可以标示。至于台湾的相关标示法规呢?答案是没有相关法规⋯⋯所以到底怎么标示,也没个政府定的规矩⋯⋯
但不是这样就结案了,事情绝对不是憨人所想的那么简单!不然我们干嘛特别写一篇,又不是吃饱撑着没事干啊!有关UPF 的数字,其实有非常多的眉眉角角,而一些不肖厂商就是利用这些眉角的资讯不完整,来做出不当的宣称,让你傻傻付钱啊~我们赶快继续看下去!

UPF 30 真的就代表可以延后晒红时间30 倍吗?当然没这么简单!
来个随堂测验:UPF 30 代表该产品可以晒红的时间「延长30 倍」,如果你撑一把UPF 50 的阳伞,可延后你晒红的时间50 倍,对吗?
说对的请出去教室外面罚站⋯⋯
赶快回想一下,这个检测方式是怎么做的?这是「干燥」且「未被拉扯伸展」的纺织品去受检测计算出来的结果。所以如果当你流汗了,或者衣服被伸展了,实际的状况就不是这样啰!很多防晒衣都是运动时穿,做得颇为贴身,你傲人的身材(我是说肚子,不要想歪了)很容易就会把它撑大。非常多变数都会影响到「实际使用」时的UPF 数值:
衣服颜色:一般来说深色的比较能吸收紫外光,防晒能力比浅色好。编织方式跟衣服是否伸展:编织越密或没有伸展的衣物孔洞较小,防晒效果就比较好。衣物是否沾水:通常含水会降低散射紫外线能力,降低防晒能力。
所以标示的数值,跟你实际使用的状况,会有一定程度的差距。特别是「非贴身衣物」,像是「阳伞」或者是「帽子」这类的产品,即使织品本身有防晒能力,但光线仍然会从没有遮密的其他方向曝晒到你身上,所以你如果以为拿着UPF 50 的阳伞就可以延缓晒伤时间50 倍,实际上会有很大差距喔,毕竟阳伞跟你皮肤的距离不短啊!但也不是要说这些产品没用,只要有使用,都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要怎么挑选防晒外套、衣物、帽子、雨伞等产品?
如果要透过这些外在的遮蔽达到防晒效果,那你首先要分清楚,自己是担心晒红、晒伤,还是晒黑、晒老?UPF 主要的测试集中在防止UVB 导致晒红、晒伤的情形,但对于晒黑的效果就要看相关的检测报告有没有提到导致晒黑、晒老的UVA 防护能力。
另外最大的问题是,国内缺乏相关法规来规范UPF 的相关标示。我们努力查资料后,找到一份经济部标准检验局在103 年针对15 项防晒衣物的UPF 检测,结果多数产品的标示都不实,最常见的是夸大UPF 的数值,其中不乏知名品牌。但这份文件居然写着「仅供政府机关参考,请勿转载」⋯⋯暴露出的问题是,台湾在这部分的法规不足,且政府不是不知道问题,而是没设法去解决问题。
原则上,如果必须在上午10 点到下午2-3 点这段时间长时间曝晒,使用防晒衣物、防晒阳伞等产品都是合理的。颜色选择上建议以深色为主,材质尽量宽松、紧密,但厂商标示的数值,目前我们实在不敢跟你保证可信,因为连政府也不知道到底可不可信。
近期我们正在做防晒产品的第三方检验,即将在七月公告第一波19 项产品的结果。有关防晒衣物,我们也欢迎有自信的厂商主动来信,我们会找第三方公正单位来做检验并公告结果,帮助民众挑选。不然在那之前,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确认产品效果了,何况是一般民众呢?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讲得够清楚,对你有帮助的话,也请给我们留下一个赞,并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吧!

补充资料
UPF 体外测试换算公式

常见UPF测试标准:
欧盟:BS EN ISO 13758-2澳洲/纽西兰:AS/NZS美国: AATCC 183 / ASTM D6544 / ASTM D6603防紫外线性能检测标准差异表
